【频率中位数计算公式例子】在统计学中,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当数据量为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正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量为偶数时,中位数则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处理分组数据时,我们通常使用“频率中位数”来估算中位数的位置。
频率中位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
\text{中位数} = L + \left( \frac{\frac{N}{2} - F}{f} \right) \times w
$$
其中:
- $ L $: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
- $ N $:总频数(即数据总数);
- $ F $:中位数所在组之前所有组的累计频数;
- $ f $: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
- $ w $:组距(即每个组的区间长度)。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如何计算频率中位数。
例子:某班级学生身高分布情况
| 身高分组(cm) | 频数(人) | 累计频数 |
| 140 - 145 | 5 | 5 |
| 145 - 150 | 8 | 13 |
| 150 - 155 | 12 | 25 |
| 155 - 160 | 10 | 35 |
| 160 - 165 | 5 | 40 |
步骤一:确定总频数 $ N $
$$
N = 5 + 8 + 12 + 10 + 5 = 40
$$
步骤二:确定中位数位置
$$
\frac{N}{2} = \frac{40}{2} = 20
$$
因此,中位数位于第20个数据点附近。
步骤三:找到中位数所在的组
从累计频数表可以看出,累计频数达到25的是第三组(150 - 155),而前两组的累计频数为13,因此中位数位于第三组。
步骤四:代入公式计算
- $ L = 150 $(第三组的下限)
- $ N = 40 $
- $ F = 13 $(前两组的累计频数)
- $ f = 12 $(第三组的频数)
- $ w = 5 $(组距)
$$
\text{中位数} = 150 + \left( \frac{20 - 13}{12} \right) \times 5 = 150 + \left( \frac{7}{12} \times 5 \right) = 150 + 2.92 = 152.92
$$
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得出该班级学生的身高中位数约为 152.92 cm。
| 步骤 | 内容 |
| 1 | 确定总频数 $ N = 40 $ |
| 2 | 计算中位数位置 $ \frac{N}{2} = 20 $ |
| 3 | 找到中位数所在的组(150 - 155) |
| 4 | 代入公式计算中位数 $ \approx 152.92 $ cm |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快速估算出分组数据的中位数,尤其适用于大规模数据或无法获取原始数据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