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危坐的意思解释】“正襟危坐”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端正、严肃的坐姿。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出现,用来表现人物的庄重、严肃或拘谨的态度。
一、意思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正襟危坐 |
| 拼音 | zhèng jīn wēi zuò |
| 出处 |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然则君之为君,其意岂非有异于人哉?其正襟危坐,以待天下之贤者。” |
| 字面意思 | “正襟”指整理衣襟,“危坐”指端正地坐着。 |
| 引申意义 | 形容人态度严肃、庄重,或因紧张、拘谨而不敢放松。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人在正式场合、严肃氛围中的坐姿或精神状态。 |
| 常见搭配 | “正襟危坐地听讲”、“正襟危坐等待领导”等。 |
二、详细解释
“正襟危坐”字面上是指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这里的“正襟”强调的是对衣着的整理和规矩,而“危坐”则表示一种非常端正、不随意的坐姿。整体上,这个成语传达出一种严肃、庄重的氛围。
在古代,这种坐姿常用于礼仪场合,比如朝会、祭祀等,体现出对礼节的尊重。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再讲究严格的礼仪,但“正襟危坐”依然保留了其象征意义,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重要人物、正式场合或需要高度专注时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正襟危坐”有时也带有轻微的贬义,暗示人过于拘谨、不自然,缺乏放松和自在。例如,一个人在会议中始终“正襟危坐”,可能显得不够亲和或紧张。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一本正经、正襟危坐、端端正正、肃然起敬 |
| 反义词 | 跺脚打滚、歪歪扭扭、东倒西歪、放肆无度 |
四、使用示例
1. 他在老师面前总是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松懈。
2. 面对面试官,他正襟危坐,显得格外认真。
3. 看到领导进来,大家立刻正襟危坐,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五、总结
“正襟危坐”不仅是一个描述坐姿的成语,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它传递出一种严肃、庄重、拘谨甚至紧张的情绪,适用于多种正式或需要保持礼貌的场合。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