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营狗苟意思】“蝇营狗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送穷文》,原意是形容人像苍蝇一样到处钻营,像狗一样苟且偷生。后来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那些为了私利不择手段、卑鄙无耻、行为低劣的人。它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官场或社会中投机取巧、趋炎附势、道德败坏的人。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蝇营狗苟 |
| 拼音 | yíng yíng gǒu gǒu |
| 出处 | 唐·韩愈《送穷文》 |
| 本义 | 苍蝇争食,狗争食,比喻人贪图小利,行为卑劣 |
| 引申义 | 形容人不顾廉耻、趋炎附势、行为低下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批评人的道德品质 |
| 近义词 |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见风使舵 |
| 反义词 | 坚贞不屈、正直无私、清白自守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批评官员 | “他为了升官,蝇营狗苟,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
| 描述小人 | “这种蝇营狗苟之人,终究难成大器。” |
| 社会现象 | “在某些圈子里,蝇营狗苟已成为常态。” |
三、成语故事简述
“蝇营狗苟”最早出自韩愈的《送穷文》,原文为:“蝇营而狗苟,驱之不去。”意思是说,像苍蝇一样四处奔忙,像狗一样低声下气地讨好别人,这样的行为让人厌恶。韩愈借此表达对世俗风气的不满,也讽刺了那些没有原则、只求利益的人。
四、总结
“蝇营狗苟”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行为卑劣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避免成为这样的人,保持正直和操守,远离蝇营狗苟之徒。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