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石心肠出处于哪里】“铁石心肠”是一个常用来形容人冷漠、无情的成语,但在日常使用中,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具体出处。本文将从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两个角度出发,总结“铁石心肠”这一成语的来源,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铁石心肠”最早并非用于形容人的性格,而是源于古代对石头或金属的比喻,象征坚硬、不可动摇的特性。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这一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形容人心冷酷、不近人情。
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的记载:“其心如铁石。”这是对某位人物坚定意志的描述,而非直接指代冷漠无情。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开始用“铁石心肠”来形容人对感情的漠视,尤其是在爱情或亲情方面表现得极为冷淡。
因此,“铁石心肠”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但其现代意义上的使用则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名称 | 铁石心肠 |
| 出处来源 | 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原意为“其心如铁石”,形容意志坚定。 |
| 文学演变 | 唐宋以后,逐渐引申为形容人冷漠无情、缺乏同情心。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在情感上极度冷漠,不为外界所动。 |
| 典型例子 | 如“他面对亲人的离去,仍保持铁石心肠,毫无反应。” |
| 拓展意义 | 不仅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表示其坚固、不可动摇的特性。 |
三、结语
“铁石心肠”虽然现在多用于形容人的情感冷漠,但其最初的意义更偏向于坚强、坚定。随着语言的发展,成语的含义也随之变化,这正是汉语文化的魅力所在。了解成语的出处与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