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出自哪】“得天独厚”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地拥有天然的优势或条件。那么,“得天独厚”究竟出自哪里呢?本文将从出处、含义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得天独厚”的出处
“得天独厚”最早见于《孟子·公孙丑上》。原文为: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虽然这句话本身并未直接出现“得天独厚”,但后人根据《孟子》中关于地理环境与人和关系的论述,引申出“得天独厚”这一说法,用来形容某种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发展的状态。
后来,在《汉书·东方朔传》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 “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人之所知者,盖未尝一二也。故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虽未直接使用“得天独厚”,但这种对自然条件与人类发展关系的探讨,为“得天独厚”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成语“得天独厚”的含义
“得天独厚”字面意思是“天生就具备优势”,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某地或某事物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得其发展更加顺利或更具潜力。
例如:
- 某地区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农业重镇。
- 他出身名门,得天独厚的家庭背景让他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成语的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举例 |
描述地理位置 | 这个城市位于山川之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适合旅游开发。 |
形容资源条件 | 公司拥有得天独厚的资金支持,能够快速拓展市场。 |
评价个人背景 | 她有得天独厚的家庭教育,从小就接受良好熏陶。 |
四、总结
“得天独厚”虽非出自某一部具体典籍的原文,但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孟子》等古代经典中对自然与人事关系的探讨。如今,它已成为描述自然条件或资源禀赋优越的重要成语,广泛应用于文学、新闻、商业等多个领域。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天独厚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上》、《汉书·东方朔传》(思想来源) |
含义 | 天生具备优势,指自然条件或资源禀赋优越 |
使用场景 | 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个人背景等 |
示例 | 某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水果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出处与含义,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