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劳务派遣怎差额如何做账】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全面实施,劳务派遣行业在税务处理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关于“差额纳税”的规定,成为企业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将围绕“营改增后劳务派遣差额如何做账”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会计处理方式。
一、政策背景简述
“营改增”是指将原本征收营业税的行业逐步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其中劳务派遣属于增值税应税服务范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劳务派遣单位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5%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也可以选择一般计税方法。
对于采用差额计税方式的劳务派遣企业,其销售额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代用工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等费用后的余额。
二、差额纳税的基本原则
1. 差额计税:即以收到的总金额减去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费用后的余额作为计税基数。
2. 发票开具:劳务派遣单位需向用工单位开具增值税发票,金额为差额部分。
3. 成本抵扣:支付给劳动者的费用可以作为成本,在计算增值税时予以扣除。
三、会计处理流程
步骤 | 操作内容 | 会计分录示例 |
1 | 收到用工单位款项 |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
2 | 支付劳动者工资及社保 |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 |
3 | 计算差额并确认应交增值税 |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差额部分) |
4 | 实际缴纳增值税 |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
> 说明:以上会计处理适用于一般计税方法下的差额纳税。若选择简易计税,则直接按5%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无需进项税抵扣。
四、注意事项
- 差额计税必须符合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条件,如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明确约定派遣人员的工资、社保由用工单位承担。
- 需确保所有支付给劳动者的费用有合法凭证,以便在税务稽查中提供依据。
- 若企业未按规定进行差额纳税,可能面临税务处罚。
五、总结
营改增后,劳务派遣企业的差额纳税政策更加规范,要求企业在会计处理上做到准确、合规。通过合理的账务处理和税务筹划,不仅可以降低税负,还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建议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税方式,并定期与税务机关沟通,确保税务处理符合最新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