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中华古典诗词中非常经典的一句,常被用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祝福。这句话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不仅文辞优美,而且情感真挚,至今仍广为传诵。
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该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句子之一。全词以中秋明月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离合、世事无常的感慨。这句诗之所以流传广泛,是因为它用最朴素的语言传达了最深刻的情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团圆”“思念”的核心价值。
二、信息对比表格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出处 |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体裁 | 词(水调歌头) |
创作时间 | 约1076年(北宋中期) |
背景 | 中秋夜,思念弟弟苏辙 |
主题 | 思念、团圆、人生哲理 |
名句作用 | 表达对亲人健康的祝愿和共赏明月的美好愿望 |
文学地位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广为传颂 |
三、补充说明
苏轼在写这首词时,正值与弟弟苏辙分别多年,生活漂泊不定。中秋佳节,他望月思人,写下此词,既有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也有对亲情的珍视。这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是对亲人的祝福,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虽然现代人对“婵娟”一词可能不太熟悉,但在古代,“婵娟”常用来指月亮,象征着纯洁、美好与永恒。因此,这句诗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这句诗不仅是一段优美的文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