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什么意思】“口是心非”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即嘴上说的和内心的真实想法相反。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用于批评那些言行不一、虚伪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口是心非 |
拼音 | kǒu shì xīn fēi |
释义 | 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形容人虚伪、不诚实。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口是心非,行不副言。”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近义词 | 言不由衷、口蜜腹剑、阳奉阴违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日常交流 | 他嘴上说支持我,其实心里根本不同意,真是口是心非。 |
工作场合 | 领导表面上表扬你,实际上却在背后说你坏话,这就是典型的口是心非。 |
人际关系 | 朋友之间如果总是口是心非,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信任。 |
三、成语故事(简要)
“口是心非”最早出自《后汉书》,讲的是一个叫王符的人,他批评当时社会上的虚伪风气,指出有些人“口是心非”,表面上一套,背后另一套,这种行为让人难以信任。
四、总结
“口是心非”是一个具有明显负面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人的言行不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做到言行一致,避免成为“口是心非”的人。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尊重与信任。
通过这种方式,既清晰地解释了成语的含义,又结合实际例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用法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