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越甲可吞吴全诗】“三千越甲可吞吴”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原诗为: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通过回顾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自刎乌江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与思考。诗中“三千越甲可吞吴”一句,指的是项羽当年率领三万精锐士兵击败秦军的故事,象征着以少胜多、气势磅礴的英雄气概。
“三千越甲可吞吴”是杜牧《题乌江亭》中的名句,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历史成败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项羽虽败于刘邦,但若能忍辱负重,仍有翻盘可能。此句不仅展现了项羽的勇猛,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表格对比分析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杜牧《题乌江亭》 |
原文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关键词 | 三千越甲、吞吴、项羽、历史反思 |
作者背景 |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咏史怀古 |
诗体 | 七言绝句 |
主题思想 | 对历史成败的反思,对英雄命运的感慨 |
历史典故 | 项羽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
现代意义 | 鼓励面对挫折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
总结:
“三千越甲可吞吴”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写,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逆境中也要保持希望和勇气,正如古人所言:“天无绝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