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什么意思】“一毛不拔”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小气,不愿意花费哪怕一点点钱或资源。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连一根毛都不拔”,比喻极度的吝啬。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毛不拔 |
拼音 | yī máo bù bá |
释义 | 形容极其吝啬,连一点小钱都不愿意花 |
出处 |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一毛不拔。”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过于节省、小气 |
近义词 | 吝啬鬼、铁公鸡、小气鬼 |
反义词 | 慷慨大方、慷慨解囊、乐善好施 |
二、成语来源
“一毛不拔”最早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原意是形容一个叫“郭舍人”的人非常狡猾,说话尖刻,让人无法反驳。后来,“一毛不拔”被引申为形容人极度吝啬,不愿付出任何代价。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日常生活 | 他平时一分钱都不愿多花,真是个一毛不拔的人。 |
工作场合 | 领导觉得他太一毛不拔,不愿意给员工加薪。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了一个一毛不拔的富商,最终因吝啬而失去一切。 |
四、注意事项
- “一毛不拔”带有明显的贬义,通常用于批评他人过于小气。
- 不建议在正式场合或对他人使用此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伤害。
- 在口语中使用较为常见,但在书面语中需注意语气是否合适。
五、总结
“一毛不拔”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极度吝啬的人。它不仅有明确的含义,还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避免成为“一毛不拔”的人,学会适度消费和分享,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