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古诗原文】《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一首代表作,写于他被贬途中,途经洞庭湖时所作。全词以洞庭秋景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胸怀的豪迈之情。整首词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宋词中难得的佳作。
一、
《念奴娇·过洞庭》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景色,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豁达情怀和对理想的坚持。词中既有自然风光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体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二、古诗原文
> 念奴娇·过洞庭
> 张孝祥
>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 雪洗尘寰,玉镜飞光,万顷波心月白。
> 飞光欲去,又还回照,清辉如昔。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看取天光云影,共徘徊,满船空翠。
> 谁把瑶台,轻撒人间,散作银河。
> 呼酒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三、内容分析表
项目 | 内容 |
词牌名 | 念奴娇 |
作者 | 张孝祥(南宋) |
创作背景 | 被贬途中,过洞庭湖所作 |
主题思想 | 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豁达胸襟与坚定信念 |
情感基调 | 悲而不伤,豪情满怀 |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富有哲理 |
名句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对后世影响 | 成为宋词中描写自然与哲思结合的典范 |
四、结语
《念奴娇·过洞庭》不仅是一首描绘洞庭秋景的词作,更是张孝祥内心世界的写照。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与坚定,展现了文人的气节与风骨。这首词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