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白居易(原文+翻译)】《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反映农民辛勤劳作和生活艰辛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写夏日田间收割麦子的场景,展现了农民在酷暑中劳作的辛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底层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内容 | 原文 | 翻译 |
开篇情景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农民很少有空闲的日子,到了五月,人们更加忙碌。 |
劳动场景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夜晚南风吹来,小麦已经覆盖了田埂,一片金黄。 |
农民劳作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妇女和小孩带着饭食和水壶来送饭。 |
老农形象 |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男人们在南边的田地里劳作,妇女们送饭过去。 |
诗人感受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脚下热气蒸腾,背上被烈日晒得发烫。 |
深刻反思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看到这一切,我内心感到惭愧,整天都无法忘怀。 |
二、诗歌主题总结
《观刈麦》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夏收时节农民的辛勤劳动,表现了他们面对自然环境和生活压力时的坚韧与无奈。诗中不仅有对劳动场面的真实再现,更有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一贯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这首诗正是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创作理念的体现。
三、诗歌艺术特色
1. 语言朴实自然:全诗用词简洁,贴近现实生活,没有华丽辞藻,却富有感染力。
2. 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对农民劳作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内心的感动与自责。
3. 结构清晰明了:从开头写景到中间叙事,再到结尾抒情,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四、结语
《观刈麦》不仅是一首描写农事的诗,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古代农民的艰辛,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关心社会中的每一个群体。白居易用他的笔触,为后人留下了一幅真实而动人的田园画卷。